你有興趣去思考興趣嗎?
楊漢章
2023-10-13發佈
# 台北心理諮商
# 心理諮詢
# 心理諮商
勞動部在2023年3月底公布一項調查,他們針對有投保勞保的首次就業的15至29歲的年輕人進行調查,有效樣本為4029人。其中一項調查詢問他們尋職時選擇工作的考量因素(複選),分別為: 工作穩定性、薪資福利、通勤方便、學習到知識技能、學以致用、符合興趣、有發展前景、有挑戰性、有升遷機會、工作負擔較輕 等十項。
快速跳轉目錄
你有興趣去思考興趣嗎?
勞動部在2023年3月底公布一項調查,他們針對有投保勞保的首次就業的15至29歲的年輕人進行調查,有效樣本為4029人。其中一項調查詢問他們尋職時選擇工作的考量因素(複選),分別為: 工作穩定性、 薪資福利、 通勤方便、 學習到知識技能、 學以致用、 符合興趣、 有發展前景、 有挑戰性、 有升遷機會、 工作負擔較輕 ……等十項。
官方調查結果發現: 「符合興趣」在各學歷組群上都不是占比最大的因素(在「專科」排第六;在「大學」排第六;在「研究所」排第六),「工作穩定性」、「薪資福利」才是最主要的因素(占比最大)。令人錯愕的是「通勤便利」在專科與大學生族群占比是第三多因素。在大力鼓吹興趣的同時,結果大部分人求職優先不是考慮興趣,這是個有趣的結果。
在我這個世代,就已經接收到一個價值是「要找到自己的興趣」、「興趣很重要」。我猜這會是年輕世代自然擁抱的價值。就像現在許多繪本會強調興趣,在傳遞一個概念給兒童:「工作要跟興趣結合是最好的」。但是平常喜歡做的事情就可以變成工作的選項嗎?多少人可以達到興趣與工作完美結合的情況呢?
大學端會使用一套輔助生涯輔導的系統UCAN,其中也有興趣測驗,測驗中會詢問對不同活動的喜好程度。裡面有些題項是個休閒娛樂有關的,結果許多人測驗出來建議轉休閒管理的科系,或是從事導遊或是觀光業的工作。但這個測驗結果對他們就是無效的建議。這就是沒有區分「休閒嗜好」和「生涯興趣」的結果。同時也會有人持續困惑:「我不知道我覺得沒有興趣是真的沒有興趣,還是因為我很做得/學得挫折才覺得沒有興趣?」。
我記得在第一份專任工作時,當時是不算大的學校,當時校長找我去校長室聊天,他談到對現在學生的生涯的疑問:「為什麼不就找一份可以做得下去的工作就好,一定要找有興趣的工作?」這很清楚呈現出價值觀的差異,年輕人對這樣的價值觀也會比較反彈。
對此,有時我會提出思想上的實驗,跳脫自己的位置去思考興趣與生活的關聯:
1. 如果你的父母是以個人興趣去選擇工作,而不是考量家庭或是養家的因素,這對家庭和你個人會有什麼影響?
2. 你喜歡現在家庭所帶來的生活品質嗎?可以回去問父母,要維持現在生活品質,需要有怎麼樣的工作收入呢?你的興趣是否可以滿足這個需求呢?或是可以接受生活品質的調整?
把另一端的價值包容進來,或許可以鬆動原本卡住的點。興趣只是其中一項因素,它不一定需要成為唯一的因素。